网瘾少年孟同学的治疗方案

发布日期:2019-12-14 16:34 浏览次数:
基本状况
学校测量咨询描述:
孟**,女,15岁,高中就读;
用焦虑自评自评量表(SAS)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焦虑自评量表测试显示,存在轻微焦虑症状;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显示,目前该生不存在精神方面的症状,但该生焦虑方面一直存在,整体测试阳性指标偏高,该生自我安全感还是缺乏,但是该生自尊感太强。
家长及孩子自述:
  该生家庭一直贯彻女孩子要富养的抚养方法,从小家庭对她都是非常的溺爱并且保护特别多,又因该生从小身体比较差,基本有什么要求,家人都会去满足。从出生到三岁都是母亲带,后面母亲上班,外公、外婆白天带,父亲一直在外地工作,直到去年才调回铜陵。该生学习成绩一直都错,和同学沟通基本没有问题,家人方面,该生有觉得家人替自己做的事都是应该的,所以一直自我独立与自我适应方面不是特别的好,但该生对这方面的认识有偏差;该生自述学习压力从初二就开始有,对于课程及考试有担心,对于同学及老师的看法会特别的去关注,但是自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控制,基本对自己影响不是很大,虽然初二的时候因为生病害怕落下课程不在去学校,但后面父母喊了老师到家劝导,再次回到学校,具体当时解决方法怎么样(学生及家长未明确说明),该生自述那件事后,自己尽最大的努力才再次回到学校;之后的学习基本上是需要父母顺着自己的心,比如中考的时候不准父母在自己面前提起考试两个字,在关于自己的事情方面,父母必须听自己的,父母的权威在孩子面前基本没有,尤其是自己的父亲;这次因为荨麻疹身体不好,在家修养又发生跟初中一样的情况,一方面怕去学校,一方面又怕耽误课程,内心紧张纠结,一直不得排遣,后送来学校;对于该生发生发生不好的事情的时候,会用自己的前世,会想象心中有个支持的人,这方面孩子自述是安全感的获得,替自己找打可以坚持的理由(这方面还需要继续沟通,找到学生如何替代的含义)。
鉴于上述情况的简单分析,现在推断至少存在三方面的因素:
1、该生从小因为家庭富养的原因,自我存在感过于强烈,对于家庭、人际关系、学习产生偏差,逆商偏低,逃避挫折,并自我想象寻求安慰,产生焦虑症状;
2、从小因身体不好,受到家人的关注过多,对于长久来的生病获益形成习惯,只要有身体方面的疾病就习惯性的去扩大化,让其得到安慰,得到自己的存在感及安全感。
3、该生自我存在感以病态的形式存在,过分的去追求表面的完美(如做作业,如落下课程,如自己的长相等),思想意识存在于自我虚拟的世界中不可自拔,长期得不到现实的满足,造成持续性不自信,产生焦虑感。
心理辅导方法:
1、行为治疗
1)代币制疗法
代币作为阳性强化物,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如用记分卡、筹码和证卷等象征性的方式。代币应该具有现实生活中“钱币”那样的功能,即可换取多种多样的奖励物品或患者所感兴趣的活动,从而获得价值。
2)行为塑造法
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一般采用逐步进级的作业,并在完成作业时按情况给予奖励(即强化),以促使增加出现期望获得的良好行为的次数。
3)松弛反应训练 
通过自我调整训练,由身体放松进而导致整个身心放松,以对抗由于心理应激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的紧张反应,从而达到消除紧张和强身祛病目的的行为训练技术。
2、理性情绪疗法(改变一些偏执的看法)
理性情绪疗法就是以理性控制非理性,以理性思维(合理思维)方式来替代非理性思维(不合理斯威)方式,帮助病人改变任职,以减少由非理性信念所带来的情绪困扰和随之出现的行为异常。
适用范围:
1)要求的绝对化这是非理性信念中最常见的一个特征,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某一事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常用“必须”、一定或应该的字眼,然而客观事物的发生往往不依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常出乎个人的意料,因此怀有这种看法或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的困扰。
2)过份的概括化即对事件的评价以偏概全,表现在一方面在自己的非理性评价,常凭自己对某一事物所作的结果的好坏来评价自己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导致自暴自弃、自责自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而产生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对别人的非理性评价,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其结果导致一味责备他人,并产生敌意和愤怒情绪。
3)糟糕透顶认为事件的发生会导致非常可怕或灾难性的后果。这种非理性信念常使个体陷入羞愧、焦虑、抑郁、悲观、绝望、不安、极端痛苦的情绪体验中而不能自拔。这种糟糕透顶的想法常常是与个体对已、对人、对周围环境事物的要求绝对化相联系的。
采用四阶段治疗:1)心理诊断阶段这是治疗的最初阶段,首先治疗者要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帮助来访者建立自信心;2)领悟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或症状是什么,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是自己造成的,要寻找产生这些症状的思想或哲学根源,即找出它们的非理性信念;3)修通阶段,治疗者主要采用辩论的方法动摇来访者非理性信念;4)再教育阶段,进一步帮助来访者摆脱旧有思维方式和非理性信念,还要探索是否还存在与本症状无关的其它非理性信念,并与之辩论,使病人学习到并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
3、精神分析法(分析过去一些事情对他造成的影响,释放内心积压的怨气)
1)空椅子疗法
“空椅子技术”的目的就是帮助当事人全面觉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分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帮助他们朝着统整、坦诚以及更富生命力的存在迈进。
2)精神分析式心理咨询
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
 
治疗计划:
第一阶段:(第一个月:适应校园生活)
行为治疗为主,认知调整为辅,重塑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一些偏执的认知;每天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记录,每周进行总结,对其进步作出合理的奖励,不断巩固其合理的行为。
第一步: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通过军事化的内务管理条例,进行生活习惯的重塑;第二步: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优良的习惯,不断的强化,增加该行为发生的频率;第三步:适当的介入一些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强化,促进其不断的学习。
第二阶段:(第二、三个月:认知调整)
认知调整为主,辅助以精神分析式的心理咨询,重塑认知,发泄内心积压的情绪;主要采用理性情绪疗法、精神分析式的心理咨询、宣泄法等;辅助以相应的文化学习,学习相关书籍。心理咨询每周一次,定期进行个别问题的总结处理。
第一步:理性情绪疗法的采用。首先,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学生自己表达,了解其对某些事情的认知,存在的认知偏差;其次,帮助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一些认知偏差;第三,就其存在的认知偏差进行辨证分析,让其充分认识其认知与现实的差距;第四,不断的重复合理的认知,强化学生对合理认知的认识。
第二步:精神分析式的心理咨询的采用。在充分了解学生状况的前提下,将其存在的困惑进行分类,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诠释,共情学生的感受,采用“空椅子疗法”等心理技术,让其释放内心积压的怨气,逐步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第三步:再教育阶段;充分肯定其进步,重构学生的认知。
第三阶段:(第四、五个月:巩固以及适当练习)
对前期的行为习惯进行巩固训练,强化其合理认知,进行相关的文化的加强学习,就其存在的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进行专业化的训练(读书心得分享、演讲比赛、团体体育活动、团体辅导等),阅读相关的书籍,学习合理的社会技能,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阶段:(第六个月:回归原来环境模拟锻炼)
通过角色的扮演或真实的家长来访相处观察该生还需要去调整那些方面的问题,通过具体实践去解决问题,比如学习、人际关系的模拟练习等,针对孩子具体不足方面进一步去调整。
专家咨询
微信咨询
联系电话
19974893550
返回顶部